宋庆龄拒绝赞助音乐剧《孟姜女》在美义演始末

发布时间:2023-02-04 22:55:13 浏览量:1

《档案春秋》2014年第2期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女性,她的杰出在于,面对瞬息万变、波谲云诡的政治形势,她总能以清晰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抉择。

1949年的一封来信

1949年1月11日,一位署名为“Mrs. Willard Coe”的人致信宋庆龄。信中,这位威拉德·科夫人郑重地告诉宋,她所领导的“洛杉矶中国音乐协会”即将克服各方阻力,在洛杉矶重排俄籍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穆夫(Aaron Avshalomov)的音乐剧《孟姜女》(“The Great Wall”);并言辞恳切地希望宋庆龄同意让他们把她的名字列在这次演出的赞助者名单中。

不久之后,宋庆龄便写了回信。信的内容已经全文发表在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出版的《馆藏宋庆龄书信选编》中。宋庆龄态度鲜明地对威拉德·科夫人的邀请表示了拒绝,称“我遗憾地告知你,我无法与你们一起做这件事,因为我的机构正在组织安排来自美国的对它的各个项目的广泛支持。使用我的名字和以中国人民的名义发出呼吁很可能造成混乱。因为不想以任何形式妨碍我们的朋友在那边所做的巨大努力,所以我必须拒绝这个要求。”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所藏的宋庆龄书信都是底稿或者抄件,不是实际寄出的信,所以这封信后来是否又经修改,甚至是否寄出,都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宋庆龄本人对这件事的态度是断然拒绝,没有商量的余地。

宋庆龄素来对文艺界的工作持鼓励态度,对于将中国的文化宣传到国外更是大力支持,何况近三年前,即1946年3月,她曾一手促成《孟姜女》一剧在上海兰心大戏院盛况空前的义演。既然如此,为何对于《孟姜女》1949年在美国上演一事宋庆龄会如此排斥;《孟姜女》一剧是如何与宋庆龄结缘的;她在信中所说的“不想以任何形式妨碍我们的朋友在那边所做的巨大努力”指什么。笔者就此进行了一番探究。

1946年宋庆龄主持的义演

1946年3月27日至28日,宋庆龄为她发起设立的作家艺术家“文化福利基金”邀请中国歌舞剧社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义演音乐剧《孟姜女》。当天,宋庆龄亲自到场主持,并邀请宋美龄、孔祥熙以及驻沪美军司令魏德迈观看演出。出席义演的还有各国驻华使领馆外交官,外侨,工商、实业、金融各界的巨贾名流等。

两场演出共收入8000美元,全部作为文化福利基金,分配给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中华木刻艺术家协会、中国音乐协会、中外文学联络协会、中国学者学会等十个进步文化团体,救济贫困文化人。为庆祝演出成功,义演结束后,宋庆龄还特地给演出人员每人颁发一枚《孟姜女》演出纪念章和一本封面上有她英文签名的《孟姜女》英文说明书。

这次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因为《孟姜女》本身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剧”,更因为其豪华的观众阵容。上海的各大报纸都竞相报道当时的盛况,谓“孙夫人宋庆龄、蒋夫人宋美龄,孔祥熙氏及孔二小姐,于昨晚八时半至兰心大戏院观歌剧‘万里长城’,孙、蒋两夫人并肩坐于楼上中间,孔氏及孔二小姐坐稍远。其余盟军高级军官、苏联武官、苏联外籍职员到者甚众……”

值得一提的是,3月27日宋庆龄还以中国福利基金会主席的名义撰写《中国福利基金会简介》一文,刊登在《孟姜女》说明书卷首。她在文中阐明了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宗旨、性质和任务,并表示“中国福利基金会在开展各项救济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把募集到的款项、药品和其它物资,援助给迫切需要帮助的人们,它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将继续保持同国际救济和福利机构紧密的联系和可靠的合作,为援助中国提供帮助。”

可见赞助《孟姜女》在兰心大戏院的演出,是宋庆龄所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又一次筹款援助行为。宋庆龄的目的是把演出所得款项捐赠给在战争中受到摧残的中国的作家、艺术家,鼓舞他们去恢复和发展国家战后的教育和文化事业。

那么《孟姜女》到底是怎样一部音乐剧,它缘何能得到宋庆龄的垂青,宋庆龄是如何与该剧的创作方中国歌舞剧社建立联系的。笔者进一步进行了梳理。

最初的音乐剧《孟姜女》

《孟姜女》,英文名为《万里长城》(“the Great Wall”),是俄籍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穆夫创作并导演的。阿龙·阿甫夏洛穆夫1895年出生于西伯利亚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他自幼迷恋中国的乐曲和戏剧,成年后长期定居中国,开展创作,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开拓者之一。

阿甫夏洛穆夫一生写了几十部以中国为题材的作品,有歌舞剧《观音》、交响诗《北平胡同》、舞剧《古刹惊梦》,等等。他的主要功绩是呼吁中国作曲家们在学习了欧洲乐器和配器之后不要使他们的作品“西方化”,而是要用他们学到的这些东西来表达和发展中国自己的音乐传统。他竭力主张用西洋音乐的创作技巧提高并扩展中国戏曲音乐的表现力,将京剧等戏曲的唱腔部分改编为歌剧形式,以传统京剧中的做、打等部分发展出独立舞剧,并创立一种包括歌、舞、对白在内的,不同于京剧的新型中国音乐剧。而音乐剧《孟姜女》就是他这些主张的最佳贯彻,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40年代初在上海努力实现自己音乐理想的阿甫夏洛穆夫正处于失业潦倒、壮志未酬、进退维谷的尴尬境遇,此时他结识了另一个重要人物,姜椿芳。姜的身份特殊,是当时中共地下党在上海文化界的负责人之一,为帮助阿甫夏洛穆夫排练《孟姜女》,他组织同乡袁励康、江闻道等音乐爱好者集资成立了“中国歌舞剧社”。剧社解决了《孟姜女》上演的经费、演员、排练场所等各个问题,促成了1945年11月25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的首场正式演出。

然而,由于《孟姜女》反暴政的故事情节有影射国民党当局独裁的嫌疑,再加上中国歌舞剧社的“复杂”背景,国民党某些官员开始阻挠演出的继续进行。社长袁励康无奈之下,便向宋庆龄请求帮助。宋庆龄这时恰好正在筹设救济贫困作家、艺术家的“文化福利基金会”,便表示愿意出面主持《孟姜女》的演出,条件是将演出所得作为基金会的赞助款,中国歌舞剧社自然应允。

于是,在宋庆龄的大力推动下,《孟姜女》得以于1946年3月27日、28日再次登台上海兰心大戏院,并且宋美龄、孔祥熙等国民党政要都亲临观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果。

可见,宋庆龄支持音乐剧《孟姜女》上演显然不仅是出于对阿龙·阿甫夏洛穆夫的音乐才华的欣赏,更是与她所从事的救济工作有着直接关系。

《孟姜女》的发展与谢幕

宋庆龄赞助的此次演出取得了出色的效果,但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了后来《孟姜女》的“变化”。

如前所述,驻沪美军司令魏德迈等高级美军将领受宋庆龄之邀一起观看了《孟姜女》的演出,令众人意外的是,美国人对这场用西洋乐器演奏的中国音乐剧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该剧如东渡美国演出必将受到欢迎。当魏德迈把这个提议告诉蒋介石之后,国民党内部便开始蠢蠢欲动,一场“变革”由此开始。

宋美龄、孔祥熙等想尽力促成《孟姜女》赴美演出一事,但中国歌舞剧社的左翼背景是他们无法容忍的。为此,他们决定重组剧社,并坚持在赞助者名单中去除掉所有由左翼艺术家组成的团体。而作为《孟姜女》的创作者阿龙·阿甫夏洛穆夫,有机会使自己的作品让更多更广泛的人接受,是他一个音乐家所梦寐以求的。何况他只是一个外国人,不属于任何政治派别,因此他答应了与国民党合作,加入了由国民党组建的新的创作团体。

随后,音乐剧《孟姜女》便在国民党的主导下继续在国内进行了数场演出,声势浩大。当然,演出遭到了左翼文艺力量的批判和抵制。

然而1947年以后,国民党还未来得及将《孟姜女》带去美国,国内的战势就已经使他们无暇顾及这件事情了,轰轰烈烈的赴美演出计划就此流产。无奈的阿龙·阿甫夏洛穆夫不愿放弃希望,于1948年亲自去美国联系演出事宜。

由前文所提威拉德·科夫人1949年1月写给宋庆龄的信可知,阿龙·阿甫夏洛穆夫赴美之后确实对推动《孟姜女》一剧的上演进行了极大的努力,威拉德·科夫人的洛杉矶中国音乐协会就是被他说服和打动后,愿意提供帮助的一个团体。但不知是何原因,最终还是未能成功,阿甫夏洛穆夫就此滞留在了美国,想重返中国的努力也终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而付之阙如。这位对中国现代音乐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俄籍作曲家于1964年在贫病中客死纽约,而《孟姜女》一剧也就此进入了历史。

综上,宋庆龄与音乐剧《孟姜女》的渊源始于1946年3月那两场演出,也止于那两场演出。因为此后,该剧已被国民党强行接手,走向了另一个舞台,出于各种原因,宋庆龄便未再过问。

宋庆龄拒绝赞助义演的原因

1949年初威拉德·科夫人愿意支持《孟姜女》一剧在美国上演,为了增强演出的影响力,力邀宋庆龄参与赞助。但宋庆龄以“我的机构正在组织安排来自美国的对它的各个项目的广泛支持。使用我的名字和以中国人民的名义发出呼吁很可能造成混乱。不想以任何形式妨碍我们的朋友在那边所做的巨大努力。”为由表示了拒绝。

一个月后宋庆龄在给友人杨孟东的信中也提到了这件事,“关于要我赞助《孟姜女》一剧在美演出的事情,有人直接向我提出,因此,对他们的努力,我是知道的。但是,对于他们的这个要求,我还是不能不表示拒绝,因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就要在美国开展一个新的计划,如果我的名字过多地同其他一些活动联系在一起,那就有可能引起混乱,这是我们受不了的。”

显然,宋庆龄当时正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在美国的某个计划做着筹谋,该计划非常重要以至于宋庆龄不想因为任何别的活动影响它的实施。而四十年代末,宋庆龄花了极大精力促成的事便是中国福利基金会在美国的代表“中国福利呼吁会”(China Welfare Appeal)的成立。中国福利呼吁会于1949年4月在美国纽约成立。但组建该会的构想早在1948年初便已形成。

呼吁会的成立与另一个组织“美国援华会” (China Aid Council)有着直接联系。美国援华会是抗战初期由同情中国人民的美国友人组建的,该会将募集的医药物资和资金交给当时的保卫中国同盟(China Defense League),用以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为统一管理美国援华救济资金,组成美国联合援华会(United Services to China),美国援华会成为其中的一个机构。1945年底,保卫中国同盟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美国援华会继续为其提供从美国联合援华会处获得的物资和款项。但是随后,美国联合援华会的行为逐步背离成立时的宗旨,用种种理由削减给国际和平医院的拨款,1948年起停止供给,并公开进行反共宣传。作为其成员机构之一的美国援华会便无法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在美国筹措到任何资金。

面对如此窘境,宋庆龄与她的友人们开始“另辟蹊径”。宋庆龄认为美国援华会不再代表中国福利基金会也不再代表中国福利基金会所支持的事业,她认为面对美国目前的形势和他们所属机构的内部压力,美国援华会最终将背弃目前还残存的假象。她决定另建一个组织来“取而代之”。当时是1948年3月。宋庆龄写了一封长信给她的美国友人,对整个计划提出详细建议,强调准备工作要隐蔽进行。

数月后,即1948年11月,正如宋庆龄所预见的那样,美国援华会宣布解散。于是,宋庆龄和她的美国友人们组建新机构的计划开始“浮出水面”,并步入正轨。直至1949年4月中国福利呼吁会最终成立,期间宋庆龄一直都在竭力增强这个新机构的影响力,她写信给诸多外国友人,向他们介绍呼吁会成立的原因、职能,请求他们的支持。她致函美国各界人士,包括劳特贝齐(Richard E. Lauterbach)、哈伯(E. Y. Harburg)、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史迪威夫人、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利尔泰德(Catharine D. Lealted)、菲茨杰拉德、华莱士、哈里·布里奇斯、福尔曼、埃罗塞博士(K. Leo Eloessez),等等……

可见宋庆龄对于中国福利利呼吁会的成立是寄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期待的,组建呼吁会,为中国福利基金会重设获得海外救济物资的渠道,可以说是她那一阶段最为看重的一项工作。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呼吁会的组建过程充满波折,阻碍重重,宋庆龄等人一路披荆斩棘,用了极大的努力去确保呼吁会的最终诞生。

因而,在这个敏感时期,威拉德·科夫人的来信显然有些不是时候。宋庆龄不希望把自己的名字跟呼吁会以外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她担心那样会导致美国人民对她以及将来对呼吁会这个组织存在疑虑,这也就是她在信中回答威拉德·科夫人“使用我的名字和以中国人民的名义发出呼吁很可能造成混乱。因为不想以任何形式妨碍我们的朋友在那边所做的巨大努力”的原因。

结论

1946年,宋庆龄赞助音乐剧《孟姜女》在上海上演是为她发起的作家艺术家“文化福利基金”筹款,为了把筹得的款项捐赠给在战争中受到摧残的中国的作家、艺术家,鼓舞他们去恢复和发展国家战后的教育和文化事业。而1949年,宋庆龄拒绝赞助音乐剧《孟姜女》在美国上演,是为了不影响中国福利呼吁会的建立,也就是为了之后更顺利地在美国筹集到各种物资和款项,从而在国内广泛开展救济工作。短短三年间,宋庆龄对《孟姜女》一剧的上演先后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并不是她的反复,而恰恰正体现了她战后工作重心的始终如一,即呼请国内外人士支持中国福利基金会,给中国人民以更多的援助,帮助中国度过战后的困苦期间。

在国外架设桥梁是宋庆龄开展救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美国纽约的中国福利呼吁会即为此所作的一次努力。在美国援华会不那么合作的情况下,呼吁会就成了中国福利基金会在美国的唯一代表和希望,而美国是争取救济物资的一个重要阵地,可以想象宋庆龄对这个组织倾注了多大的心血和期待。在这种情况下,宋庆龄拒绝赞助《孟姜女》的上演就很容易理解了。